条码支付互联互通,中小支付机构迎新机遇
有很多支付app,每个都有二维码,消费者苦于无法互相识别。比如,明明中国银联快通有一个支付立减活动,但是煎饼摊只接受支付宝和微信。
事实上,在断直连启动后,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在技术端变得可行,市场上不断有人提出相关动议,但缺乏顶层设计层面的统一规划。
03010在小节“(十四)加强科技赋能支付服务”中明确提出:
“推进条码支付互联互通,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,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,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,突破条码支付服务壁垒,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和扫描。”
考虑到这是一个三年计划,意味着在2021年之前,将实现条码支付互联互通。
条码支付互联互通后,中小支付机构再也不用苦于场景不足,拓客有底气;消费者不必被强势的支付工具所束缚,无论选择哪种支付工具,都不用担心场景方不接受。
当消费者有了实质性的选择自由,那么,提现费和信用卡还款费将从留住用户的手段变成赶走用户的工具,或者在免费支付时代重新开启。
二、隐藏信号
政策解读靠琢磨。有些话没说出口,但字里行间,似乎能隐约感觉到一些信号。当然,是不是瞎想就见仁见智了。
1. BigTech(巨头型金融科技集团),要限制,也要扶持
在最近曝光的一次演讲中,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:
“由于网络效应的存在,‘赢者通吃’会导致竞争方式发生很大变化,监管部门要防范和应对‘赢者通吃’的负面效应。如果我们利用倾销和补贴来抢占市场份额,首先实现自己成为‘赢家’,然后击倒或兼并其他竞争对手,这种做法会导致不公平竞争,事后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市场扭曲和损失。这种损失通常在行业内是有限的,例如在自行车共享市场。但如果发生在金融领域,这种损失可能是难以承受的,甚至可能导致金融危机。”
“赢家通吃”、“市场扭曲”、“金融危机”等词汇迅速点燃市场情绪,BigTech(巨型金融科技集团)成为市场热词。